管乔中对母校云南大学的寄语:
云大即将建校百年,管乔中希望母校继续坚持“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理念,在他看来,教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希望在校的年轻人和老师们要自信,要对中华文化有自信,要对云南文化有自信,要对云大历史文化有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好书,老师才能育好人,云大才能健康发展。
导语:
得知记者采访云大知名校友,73岁的管乔中很谦虚,“有点过奖了,我只是云大的普通校友。”
管乔中,知名企业家,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毕业后投身科研事业,立志改善人类的健康与福祉。2003年创办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领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核酸分子诊断的领军企业之一。
今天,我们暂且绕过他的成就,感受他的云大记忆,以及云大对他的点滴影响。
管乔中。受访者供图
“能有书读,是很幸福的事儿”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一年,管乔中在广东汕头出生。初中毕业后无书可读,为了生存,他干过建筑工,当过农民,可任凭时间消逝,对读书的渴望始终没消减。
“那时想找一本书很难。”管乔中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自己好不容易借到两本古代文学方面的书,“借的书要还的,哪儿舍得,就在家里抄,抄了俩月,才把两本书抄完。”
“能有书读,是很幸福的事儿。”电话里,管乔中回忆着过往。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年近30岁的管乔中珍惜机会,靠着前期知识的积累,次年考上韩山师专(韩山师范学院前身)中文系。毕业后在汕头教书一年多,他深感学无止境,决定继续深造。
1983年,一番勤学苦读,管乔中考上云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
有个插曲,是他进入云大后才听说的。
研究生考试时,考生有二三十人,现代文学专业只招一人。管乔中很幸运,考了第一名。入校时他才听说,第二名是云大毕业的,考试前导师认为此人考上的几率很大,偏偏管乔中考了第一名。导师和学校商量后,认为不能有门户之见,谁是第一名就招谁,管乔中这才顺利入学。“感谢导师和学校没有开‘旁门’,开了‘正门’给我,特别感激。”电话里,他边说边笑。
“云南大学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片蓝天”
云大三年,管乔中坦言对自己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他曾说:“云南大学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片蓝天。”
“云大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管乔中说,自己入学时,耳濡目染熊庆来、李广田等先辈事迹,“他们生活在苦难中,但立志追求新生活,我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痛苦而幸福的灵魂。”
管乔中幸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他专注于学业,并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书时宿舍条件不好,中文系有个设备库房,平时没人住,但设备珍贵,需要有人看管。管乔中“惦记”这里,不是因为这里环境好,而是这里离图书馆近,仅百步距离,他读书更方便。
还有一个原因,库房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至公堂只有10来米。“在库房读书,我仿佛能看到他用生命和热血搏击的呐喊。”管乔中主动要求看守设备库房,导师知道原因后答应了。
那个年代,读研究生的极少,管乔中很享受当时的氛围。“虽然不同专业,但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外语课、公共课、政治课都是一起上,住宿也集中,经常交流,真正的博雅通识,特别珍贵。”他说,大伙当时都很自豪,但谁都不敢骄傲,“因为不懂的东西太多,都想多学知识。”
那时,读研究生有助学金,生活压力小,生活在知识的“桃花源”,管乔中很幸福。
管乔中。受访者供图
“先生教我们:做学问要对历史负责”
云大三年,幸福的事儿远不止这些。
云大有好的老师,“他们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品德,做学问的态度,做人做事的认真,家国情怀,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让我受益匪浅。”管乔中特别提到自己的导师——鲁迅研究专家蒙树宏教授和现代文学专家全振寰教授。
“蒙先生是研究鲁迅的大家,学界公认,他的《鲁迅年谱》,毕其一生的杰作,被鲁学界广泛称赞。”管乔中说,蒙先生之所以能被学界认可,与其治学严谨不无关系。
管乔中说,蒙先生做人做事认真,“研一时,我每天上先生的课,就是到图书馆,把晚清以后中国有关新思潮、新文化的报纸、杂志找出来,细读一遍,然后做笔记。”他回忆,每周六,蒙树宏会把自己叫到教研室,询问这周读了什么,有什么心得,有什么疑问,一一提问,并解释讲解。“先生用最实在的办法,教会我学知识没有捷径的质朴真理。”
蒙先生还不断教导管乔中,做学问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妄言、不能轻易下结论,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现在的不少自媒体,夸张、误传、标题党,这不是学问,是很不好的。”管乔中的思维跳跃进现实,在他看来,做学问,学风是非常重要的。
再说全振寰教授,在管乔中记忆里,全先生话不多,说话做事简单干净。“她做人做事不偏颇,当时不少年轻人对某些作家提出批判,全先生指引分析,告诉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知去看以前的事,要站在历史进程的角度去看。”这些话触动管乔中,让他以后不敢轻易地去否定任何一个人、一件事。
导师们的谆谆教诲,慢慢变成一种理念,提醒管乔中做人做事要认真一点,执着一点,不要妄自菲薄、骄傲自大。
“我把云南当作第二故乡”
毕业后,人虽离开云南,离开云大,但管乔中始终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云南,留给云大。“我把云南当作第二故乡。”管乔中说,在云南三年多,他到过很多地方,这里民风朴实,有很多朋友,很多亲近的人,“我很喜欢这片土地。”
对蒙树宏和全振寰两位导师,管乔中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每逢来昆明,他都不忘要去看望恩师。他曾为蒙先生出版了六卷本的学术论文集。全先生长期抱病在床,他多次看望。全先生去世后,他又鼓励和支持先生的女儿为之整理遗著,并由他出版。
重提往事,“这不足挂齿。”管乔中笑言,“是很多人在一起做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在他看来,先生们留下来的都是文化遗产,很珍贵,自己只能尽全力去做。
作为云南大学常务校董及名誉教授、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管乔中常受邀到云大授课,他每次都欣然答应,并提前做足功课,内容涉及现代文学、美学等。
管乔中也会对云南、对云大做一些更实际的帮助。1996年丽江发生七级地震,他资助过一些受灾学生,云大提出用他的名字命名奖学金,他坚决拒绝。“事情太小了,没必要留名。”这是他的解释。他还曾捐资500万元,资助云大东陆书院,关于个中细节,他不愿多提。
如今,虽毕业多年,但管乔中仍常和同学沟通交流,“感觉依然亲切”。
云大即将建校百年,管乔中希望母校继续坚持“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理念,在他看来,教育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希望在校的年轻人和老师们要自信,要对中华文化有自信,要对云南文化有自信,要对云大历史文化有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好书,老师才能育好人,云大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