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为落实国家有关部署,近期云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一同合作,在互花米草入侵与管理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为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全面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图1:中国滨海湿地中的互花米草入侵
近年来,滨海湿地生物入侵问题受全球广泛关注。治理入侵植物,修复受损湿地生态功能,已成为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互花米草原产北美东海岸,1979年引种到中国,目前已在我国东海岸广泛扩散,造成了巨大生态和经济影响,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文件,拟对我国沿海互花米草进行全面治理,恢复湿地生态安全。
图2:《植物入侵生态学——互花米草案例研究》
针对互花米草入侵与管理这一问题,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李博牵头编写出版了《植物入侵生态学——互花米草案例研究》,本书以李博教授团队20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在适当参考国内外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不仅可为全面认识互花米草在我国的入侵状况和综合管理路径提供直接依据,同时也为入侵生物学教学提供了示范性参考书。本书由李博教授(复旦大学、云南大学)、马志军教授(复旦大学)、吴纪华教授(兰州大学、复旦大学)、鞠瑞亭教授(复旦大学)主编,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设计院廖成章教授级高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汤臣栋副局长,以及复旦大学马俊副教授、李霖锋教授、聂明教授等15人参编,另先后有38名博士后与研究生参与相关研究。
李博教授团队在中国互花米草时空动态遥感监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2023年1月19日以“Continual expansion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coastal zones of China during 1985–2020”为题发表在国际遥感科学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上。该研究发现尽管相关单位和机构为控制互花米草入侵做出了大量努力,而且各种人为干预也导致了某些地区互花米草盐沼面积下降,但中国沿海地区互花米草盐沼仍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持续扩张。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茜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李博教授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教授为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王新新博士、云南大学徐晓副教授、复旦大学邱士允博士、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潘良浩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马俊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鞠瑞亭教授,以及兰州大学吴纪华教授为共同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2022年12月2日,李博教授团队以“Biological invasions in China’ coastal zone”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Letters)上发表文章,建议我国滨海湿地修复时必须将互花米草移除及本土盐沼修复作为工作重点,并通过国内多部门协作及基金支持等手段来有效控制互花米草在大尺度的快速入侵。
图3 过去35年中国滨海围垦面积变化
团队在中国四大河口滨海湿地结构的快速变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其研究成果也于2023年1月18日以“Rapid and large changes of coastal wetland structure in China’s major river deltas”为题发表在国际生态学著名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研究以中国四大河口三角洲(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1984—2020年逐年滨海湿地数据集(图4),比较了不同河口滨海湿地面积、斑块大小及数量的时空动态,探讨了人类围垦、河流输沙量、植物入侵等对其的相对影响,分析了四大河口国家级保护区的保护成效。
图4 中国四大河口及其滨海岸线、滨海湿地、主要围垦范围的空间分布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王新新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云南大学李博教授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生张茜、兰州大学吴纪华教授为共同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供稿:生物多样性研究院